Baddeley, Michelle,

我們為何從眾, 何時又不? : 從經濟學、社會心理學、神經科學、演化生物學、行為生態學等角度剖析群聚與反群聚行為 / 從經濟學、社會心理學、神經科學、演化生物學、行為生態學等角度剖析群聚與反群聚行為 蜜雪兒‧貝德利 (Michelle Baddeley) 著 ; 洪夏天譯. - 初版. - 349 pages : illustrations ; 21 cm - 科學新視野 ; 148. .

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.

從金融危機、披頭四狂熱、死傷慘重的狂熱性宗教到民粹主義的崛起,本書為群聚研究提供了跨學科的見解,是淺顯易懂而重要的入門書籍。模仿別人的言行就代表愚昧又不理性嗎?行為標新立異也是受到演化的影響?你以為自己特立獨行,事實上可能是一種群聚行為?當大家都與你意見相左,你有自信維持原先的定見嗎?從眾者與反叛者的關係看似對立,但兩者其實互相需要?……暴動的青少年、上下震盪的股市和宗教恐怖主義的散播,這三者看似無關,但背後都源自同樣的本能:人類習於群聚、跟隨和模仿他人。而現今無遠弗屆的網路,讓刻意反潮流的人士和暴民領袖有機可趁,史無前例的操縱群眾行為。資訊以驚人的速度於世界各地流竄,也讓團體意見的風向瞬息萬變。而可能的後果包括:出人意料的政治選舉結果、不理性的誹謗科學家和各界專家及金融崩盤。作者結合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觀點,深入研究我們的模仿和逆向操作行為來自何處。她揭開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影響力,包括人對風險的喜好、對同儕壓力和社會常規的敏感度、恐懼或噁心等情感影響,以及對認同感的需求。本書讓我們看到人類行為背後錯綜複雜的影響力,分析為什麼有些人容易從眾,其他人則起身領導,而從眾何時有害,我們又該如何避免可怕的後果。-- from back cover

9789864775514


Collective behavior.

HM866 / .B3312 2018